29 Jun 2011

学习报告:RAW

RAW本身就是一个好名——原料。一般上我们摄影的文件格式是jpeg,是相机处理和压缩后的格式。不用说,jpeg已经遗失了部分资讯,而RAW是相机拍下照片后不经处理的“原料”档案。其实,只要用jpeg摄影,我认为已经是第一步的照片修改了,因为你的设定(白平衡等等)和相机的软件已经帮你决定了照片的模样。过后的photoshop处理等等,其实是第二步修改。

因此用RAW摄影的好处就是接近胶卷——胶卷不会帮你决定模样,他比较被动地(passively)接受快门打开后投在他身上的光。拍摄了RAW然后再电脑进行处理,感觉比较接近打开胶卷后用某化学药物冲洗、某感光纸print出照片、还有burning和dodging等等技术。当然,数码无论如何还是少了化学性和物理性的手感。

下面的照片本来是个明显的窗口,可是四周已经被burn成完全黑色了, 剩下一个格子。照片是由彩色转换成黑白(因为就算调成黑白,RAW还是会保留彩色,没分别的)。云朵死白的部分是因为将黄色调高,模拟黄/橙色滤片而至的。为了增加对比度来带出云的3个层次,我再把蓝光的成分降低,也是模拟黄/橙色滤片。满意后,将RAW转换成jpeg,再把彩色转换成黑白。至于增加对比度而导致的颗粒,我个人不介意,还很喜欢。

The cloud and the frame. 2011. Canon G5. RAW post-processing, cropped, digital yellow-orange filter, digitally burned.

上面的修改方法——burning和选择性和颜色增减——都是模仿胶卷摄影的修改过程。RAW被称为digital film虽然太夸奖了,可是RAW还是提供了很多创作的空间。

如今许多相机(从消费者型到DSLR)都已经让用户拍摄RAW,我建议大家“为了拍RAW而拍RAW”——不是叫你显示自己很pro,而是建议你为了表达而拍RAW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拍摄的当下就已经想到如何修改那张照片了,那就用RAW吧!不管你是要把景物表达成一幅画、增减对比度、弥补相机的不足等等,RAW是一尊还没雕塑完的像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